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夏高琴张智南京报道
“提交购药需求,自己选择病症,不需要提供线下诊断书、处方笺,医师没有询问,一分钟之内就给开了处方。”近日,南京市民张女士用自己的身份信息一次性替家中老人在网络上开了9个月用量的处方药阿司匹林肠溶片。
而按照最新要求,通过网络向个人销售处方药的,应当确保处方来源真实、可靠,且药师应当开展处方审核调配、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
年12月,为规范网络售药,《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施行,网络售药迎来有法可依的强监管时代。《办法》明确了从事药品网络销售活动的要求,落实了第三方平台管理责任,加强了监管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为违法行为设定了法律责任。
目前《办法》施行已过去一个多月时间,《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多家医药电商平台已进行整改,下架了被列入网络禁售清单的相关药品,同时在展示处方药药品时,将药品图片模糊处理,并标注“处方药合规要求不展示包装”字样。
南京某连锁药房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新规出台后,我们就有学习,目前平台上一些禁售的药是全部下架了。”
不过,记者在采访及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像上述张女士类似的“走过场式开方”在网售平台屡现,此外部分网售平台及药店依然在处方药销售页面直接展示药品的包装。
线上售药迎来强监管
家住南京的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防控放开后,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在网上买了快元的药品,一部分是应对新冠的一些防疫用药,像感冒灵、布洛芬、蒲地蓝、鲜竹沥等等,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给家里老人买的平时在用的一些药。”张女士表示,线上下单一方面避开人群,另一方面节省去线下的时间。
事实上,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网上售药日趋活跃,公开数据显示,年,网上药店市场药品销售额达到亿元,占全国药品市场2.1%,较年增长51.5%。网络售药以其方便、快捷的特性,在疫情期间快速成为民众购药重要渠道。
去年12月,全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疫情管控全面放开后,民众用药需求猛增,其中线上成购药主要渠道。医院甚至不用去药店,足不出户在网上购买常用药、急用药,成为疫情防控放开后很多人的新选择。不过相比线下售药,网上购药没有药师当面指导,销售行为监管难度大,用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去年8月,为统筹群众购药便利性和药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