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老婆饼缺老婆没关系,买处方药缺处方就儿戏了!
一个原本没病的人,自行网购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药,因过量服用出现精神异常、心率失常等症状被送进ICU……
这可不是个笑话,而是发生在2月23日的真实新闻。
让解读君深思的是:
没病是如何买到处方药的?如此事件背后,是否网购处方药存在把关不严的普遍情况?
编辑器首先我们来看网购处方药的流程,大致分成以下几个步骤:提交预订——医生开方——药师审方——药品配送。
按规定,处方药需有职业医师开具处方才能通过药师的审核。没有处方能通过审核吗?解读君作了一番调查:
在天猫某药店点击预约处方药氟氧沙星滴耳液,按规定需提交问诊信息,解读君点开处方单信息,只需选择相关确诊病例即可,解读君点选了中耳炎。
按说还应上传复诊凭证,比如线下就诊的历史处方、病例等,解读君并没有,于是跳过直接点击保存和上传,接下来便是等待药师审方了。
半个小时后,解读君接到了药店打来的
医师:“你好,我是互联网医生。你刚才购买了氟氧沙星滴耳液是吗?”
解读君:“是的。”
医师:“好的,我给你开处方。”
没有任何关于病情的询问以及交代用药须知?网购处方药这么简单?
很遗憾,就这么简单!
弗氧沙星滴耳液是一种抗生素药物。关于抗生素的危害,服用不当的话会有很多危害,比如杀死有益菌群、造成抗药性、部分人群有过敏反应、毒性对肌体造成损害等。
除过敏之外这些危害多是渐进性、累积性的,病人不大容易察觉,因此容易发生危险。
拿弗氧沙星滴耳液来说,儿童用药不慎的话可能会损伤软骨,引起耳聋等并发症,但药店对此显然是疏忽的。
能打电话的至少还做一下面子功夫。
据解读君在多家平台调查发现,很多时候药师连走过场的电话都懒得打,美团、京东和天猫上的医药电商均有此情况。
编辑器线下购买处方药非处方不可,线上审核处方却形同虚设。有人不禁要问,既然线上购药风险那么大,为何还有不少人选择线上购药?除了比较“方便”之外,是否有其合理性在?
且先看看网络购药和线下购药的区别。
线下购药
优点:医院是公益性质,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诊断开方,拿药也更安全。
在就诊过程中医生会仔细告知如何用药以及饮食禁忌,也会依据患者的病情开具适量的药物。
缺点:线下就诊相对费时费事,医院很可能要花上几乎一天时间去排队。
动辄抽血、拍片子、各种仪器检查,也许一个小病就能被各种检查耗去大量时间和金钱。
网络购药
优点:省时、省事,不用出门就能坐等药物上门。
缺点:医药电商乃商业性质,主要为了盈利,销量越多越好,审核严格和利益自然是背道而驰。
正因如此,才出现无处方也能购得处方药的事件,在开药用药的剂量、禁忌、时间等问题上自然难有保障。
专业性、可靠性均无法跟线下就诊相比,在用药后发生问题的时候也很难向商家追责。
以上可以看出,医药电商和线下求诊各有利弊,才让部分患者宁可去选择不那么靠谱的网医院。
在这种情况下,网购处方药的失守不仅仅是医药电商为了逐利,部分患者对于处方药审核不严格也持乐见其成的态度。
解读君想说,网络购药有其局限性,只能作为线下医疗体系的补充。
只有一些常见小毛病,或是慢性病在线下有过初诊,且药方长期不变的适合网络购药。
网购处方药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便利了部分患者,另一方面也有其安全隐患。
其乱象昭示了线上医疗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医药电商平台应当有一个整体的、规范的线上工作流程,以确保和监督所有的入驻店家都能够按标准的流程来进行,而不是随心所欲。
医药电商不同于普通电商,需承担更严的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心卖药。
希望药店医师在出售药物的时候多一些真诚的询问和科普,少一些推销,以免患者用错药或是过度用药。
毕竟,医者应有仁心,但祈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end-
解读网
探寻·分享
为你揭示硬币的另一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