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推荐药物的人可能什么都不懂!
这不是道听途说,更不是危言耸听。虽然有规定要求,药店需要配备执业药师驻店。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实际执行中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好。去年央视晚会上,就曝光了药店挂靠医师证、药师证的现象。这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大部分药店确确实实找了执业药师,但这些药师往往只需要把职业资格证挂靠在店里就行,药师本人完全不用到岗。也就是说,药店里那些真正给你推荐药物的人,可能是收银员,可能是曾经做过保洁的大妈,可能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妹...如果你正好有心问一句“店里有没有药师?”往往得到的回复都是“药师吃饭去了”“药师刚刚出去了一下”...更有甚者,直接挂出“药师不在岗”的牌子。给你推荐药物的可能是药厂销售!
你可能会看到有些药店里面有很多穿白大褂的店员,不要惊讶,这其中说不定就要药厂的销售。在药店中,哪种药卖得好,完全取决于厂家促销员。没有设立促销员的药品厂家会以给柜台班长和营业员促销费的方式,使自家药品得到格外照顾。回扣给得越多,班长和营业员就会更卖力地帮忙推销。如果有顾客不买账,他们就会谎称顾客要买的药没货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店员总是要推荐其他的药给你了吧?处方药随便卖!
药品往往分为两类,一类是处方药,另一类是非处方药。一般我们能够直接在药店买到的都是非处方药,这些药的盒子上都会有“OTC”标志。而处方药没有OTC标志,这些药需要医生对病情作出诊断后,拿着医生给的处方才能买到,这些药使用时往往要慎重。像我们平时使用的感冒药、退烧药、和止咳药等,都是非处方药。而像抗生素、降糖药等,都是处方药。如果你在药店中发现,这两类药物都是随便卖,就需要注意了,这家店可能不正规!利润高的药物放在显眼位置!
为了利润,也为了让更多顾客一眼看到,药店往往会把价格高的、利润大的药物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而那些没什么利润的药物,往往都放在角落里。如果你遇到店员强烈推荐一款药物给你,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这个药利润空间很大,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个药快过期了,毕竟买药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不会选择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你买到的不一定是药!
我们去药店买药时,销售员往往都会推荐好几种“药物”给你。表面上销售会说这些药搭配着服用效果会更好,实际上那些可能不是药,甚至没有任何效果。比如有时候你想购买感冒药,结果莫名其妙听了推销买了一些维生素啥的,其实这些并没有什么作用。切记!在购买药物时,认准外包装上的「国药准字」,如果没有这四个字那就说明不是正规药物。如何避坑?
买药套路深,如何免被坑?首先,我们买药往往都是有针对性的,在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知道自己的症状。如果患上了感冒等,这些自限性疾病,其实不用吃药,休息一下也会好的。如果出现了其他症状,如表面上看起来是普通的头疼脑热,实际上可能。其他疾病引起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不清楚自己身上的问题,或者身体上的这些症状是第一次发生,医院就诊,这显得更加靠谱和安全一点。如果你有了医生开具的处方,或者病情已经明确了,那这个时候就可以去药店按照处方上的品类进行购买,并按照执业药师的指导进行服用。其次,买药最好选择连锁药店。虽然目前市场上小型药店和零售市场依然是主流,但是这些药店良莠不齐,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而连锁药店可以极大程度上避免这种问题,因为有着完整的管理机制和各项制度,再加上监管力度也相应很大,所以更加正规靠谱。还有就是,一定要看好包装信息。我们在买药时,一定要认清“药”字号、“健”字号、“食”字号,避免最后买回来的是保健品,从而耽误了自己的病情。在生产批次上也要格外注意,不要买过期药品或者临近过期的药品。尽量选择大厂商生产的药物,关于哪些属于大厂商,这些就靠我们平时的知识积累了。最后,如果药店店员十分热心推荐某药物给你,这个时候最好多留个心眼,买不买这个主意还要自己拿。Dr.X说
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不要觉得这些买药细节是小事,身体是自己的,药店销售可不会为你的健康负责。多长一个心眼,就能少走一个坑。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