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是许多女孩子心中的大事
有些人选择运动减肥
有些人选择节食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购买减肥产品
对于购买减肥产品也很舍得投入
各种减肥产品应运而生
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月15日,湖北宜昌警方发布通报称,宜昌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宜昌市公安局伍家岗区分局等多警种联动,成功侦破全国首例制售含兴奋剂物质的有毒有害食品案,端掉了我市一个销售有害食品窝点后,对其上家顺线追踪,后在广东省佛山市抓获“上线”罗某等3人。因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3人分别获刑5至10年。
减肥药的真面目
消费者张女士介绍,去年3月,通过朋友转介绍,她花千余元在一“微商”处购买了一个减肥食品套餐,搭配了4款减肥保健食品,混合食用。
通过快递收到商品后,按照说明书剂量食用。却没料到,频繁出现腹泻、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大量饮水、休息后,病情略有好转。
反复几次后,张女士认为这个减肥食品有问题。再次找到商家,说明理由后,要求退货、退款。双方协商未果后,对方将其“拉黑”,再也联系不上了。
花了不少钱,还引起身体不适。张女士越想越气,报警后,民警告诉她,已接到多起类似情况的报警,警方正在开展调查。
原来,市公安局此前已研判出该线索:城区多名女子在“朋友圈”看到相关广告,购买了类似“网红”减肥食品后,出现身体不适,严重的不得不入院治疗。
民警对该产品进行取样后
送至专业机构送检,结果令人唏嘘
其中多款减肥食品含有
西布曲明、呋塞米、螺内酯等成分
三峡大学医学院权威人士出具的评估意见指出,西布曲明、呋塞米、螺内酯单用可能出现口干、便秘、腹泻、失眠、头痛、视觉模糊、抑郁等不良反应,混用后不良反应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呋塞米使用剂量较大,易导致血压偏低、供血不足、头晕,严重时可能导致摔倒、休克、死亡。
在医学上,西布曲明、呋塞米、螺内酯是处方药,服用需经医嘱,这三种物质均被《年兴奋剂目录》列入兴奋剂品种。
昂贵假药成本不到一元
3月11日上午,伍家公安分局抽调30余警力突袭伍家岗区合益路、夷陵区发展大道两处窝点,当场抓获嫌疑人陈氏姐妹,现场缴获市值余万元的20余种减肥产品,其中袋装1.3万余袋,胶囊和片剂2.4万余粒。
据警方调查,年底至年3月,陈氏姐妹在明知“心形压片糖果”、“花轻嗖”、“复核压片糖果”等二十余种减肥食品中含有西布曲明、呋塞米、螺内酯等国家明文禁止添加的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仍利用网络渠道销售,两姐妹销售额分别达万余元、34万余元。
姐姐陈某落网后交代,其在开始贩卖时,就知道其中含有违禁成分,且食用后会出现头晕、腹泻等不良反映。
然而,警方调查发现,陈氏姐妹也有瘦身、减肥的需求,但她们从不食用自己销售的有毒有害减肥食品,而是寻求正规厂家购买。
同时,据警方介绍,陈氏姐妹销售这类有毒有害食品,堪称暴利。成本几角钱一粒的胶囊,落到消费者手中变成十几元一粒。
深挖细查斩断制售利益链
一个月后,专案组民警循着陈氏姐妹的进货轨迹,一路追到广东省佛山市的一个城中村内。“生产厂家”藏身在此。
当地人讲粤语难以沟通,为防止打草惊蛇,无奈之下,侦查员请了一名本地人当“翻译”兼向导。历时一周艰苦摸排,终于摸清非法生产窝点。
“你们是外地警察,凭什么抓我?”嫌疑人罗某被宜昌民警堵在窝点内,人赃俱获。仍抱以侥幸心理,试图顽抗到底。
当天,警方在一间二十余平方米的杂乱房间内,共收缴各类生产工具,以及10万余粒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
据了解,嫌疑人罗某在网上购买原材料后,将出租屋一卧室改装成“生产车间”,混合加工成粉末状胶囊,同时将部分呋塞米片剂改换包装,均以瘦身减肥产品之名,通过快递、物流批发给宜昌陈氏姐妹进行网络销售。
警方提醒
保健食品不同于一般营养类食品,大家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尤其是减肥类的保健食品,大家在购买前,一定不要盲目相信广告上的夸张宣传,就算真的去购买,也要去正规超市购买,看清保健食品的包装是否有“蓝帽子”等相关标志,以防被骗。
没有不劳而获的瘦身
管住嘴,迈开腿
才是减肥正道
原标题:《全国首例,成功侦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