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处方药 > 处方药适宜病种 > 消逝的西安杨森

消逝的西安杨森

发布时间:2025/3/11 10:07:43   点击数:

“消化不良,快找吗丁啉帮忙”。达克宁、息斯敏、采乐、泰诺……这些都曾是中国人家中必备。

而上述“国民记忆”的生产方——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杨森)这一“铭牌”即将消失。

9月14日,跨国药企巨头强生宣布品牌更新,旗下医疗科技和制药两大业务将整合至强生(JohnsonJohnson)名下。

其中,杨森更名为强生创新制药(JohnsonJohnsonInnovativeMedicine),意味着从此世间或再无“西安杨森”标识。

将时间倒转回年,比利时科学家保罗·杨森博士创立的杨森制药加入强生,“强强联合”之下成就一段佳话,强生制药板块实力大幅增强,处方药研发走上正轨。

而杨森并入强生时曾约定:保留杨森公司的名称、标识以及公司不受干预的独立运营。

如今一甲子过去了,曾经的约定终将“隐入尘烟”......

西安与西安杨森

年,杨森制药创始人保罗·杨森博士来到古都西安,参观尚在挖掘中的兵马俑坑发掘现场,自此对兵马俑产生浓厚兴趣。

医药出身的他,发现泥土和空气中霉菌的腐蚀,正加速秦始皇兵马俑的颜色褪去后,专门研发出一批适用于兵马俑抗真菌剂,来保护这些文物。

图片来源:西安杨森官微

小小的举动,却已然为了中国医药行业的一场轰动埋下伏笔。

年,当杨森再次登录西安时,已然是备上一份“大礼”,签约落地成立西安杨森,成为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药企之一,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医药行业带来西方制药的工艺水平。

时任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张斌曾回忆:西安杨森的工厂是中国第一个符合国际GMP标准的制药车间,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认可。

与设备相比,其引入的先进营销理念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安杨森的进驻是整个中国医药行业与西方现代理念对接的真正发端,其也被外界称为医药营销的“黄埔军校”,而内部员工则更爱叫它“杨森大学”。

而这所“大学”的“校长”,便是年来到西安杨森任副总裁的香港人杨伟强。

杨伟强采取“广告+学术”结合的产品推广方式,医院走出来的医生、药剂师以及医学毕业生,“手把手培训”成国内最早的一批医药代表,大幅提高了国内临床医生对药物的认知水平。

在当时的西安杨森,采用鲜明美国元素的训练方式,每名员工平均每年可以接受小时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其中10%的员工有机会接受海外培训。在上世纪80年代的西安杨森,每个人都被要求走上讲台进行3~15分钟不等的主题演讲。

从西安杨森培养体系走出的优秀人才比比皆是,培养的这批知名职业经理人仍大多活跃在医药行业市场,成为各大药企高管人才。

双管齐下后,西安杨森一度成为了当时外资药企在华标杆,旗下OTC产品称雄天下,如达克宁、吗丁啉等产品深入人心,成为常用药的代名词。

从年开始,西安杨森以每年两位数增长的销售业绩迅速崛起。鼎盛时期,甚至为美国强生在亚太地区的业绩做出近一半的贡献。

毫不夸张地说,在千禧年前,西安杨森一手缔造了整个中国药企运营模式,甚至几乎无药企能逃过“杨森系”。

杨森千禧年之变

00年之后,西安杨森赖以为生的OTC产品产生断层,其明星产品吗丁啉、达克宁已经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后续的新产品迟迟不见动静,强生集团再也没有给西安杨森新的产品支持。

彼时市场猜测,部分原因在于强生收购西安杨森中方股权的计划遭遇强烈的阻力之后,开始减弱支持力度,至今,西安杨森仍不是美国强生全资控股的子公司。

屋漏偏逢连夜雨,西安杨森从00年后又经历人事高管的多次变动,导致其成名销售战略变更频繁,一时难以找准船头。

据彼时的媒体报道,00年以来,来自德国的范雅墨担任西安杨森总裁,制定了“凡是能买到矿泉水的地方都要有西安杨森的OTC产品”的深耕战略。

不料,范雅墨在西安杨森任职不久便挂冠而去。年,西安杨森从中美史克挖来了OTC营销见长的谢炳福。谢炳福到任后,便提出集中优势专攻0多个优势城市的销售战略。

然而,谢炳福在西安杨森担任总裁年不到就辞了职,继任者为处方药运营见长的韩国籍总裁朴济和,其上任后的战略为“加大处方药,深耕OTC”。OTC则又恢复到范雅墨的销售战略。

范雅墨的放与谢炳福的收,一来一往直接造成营销人员的流失。

年,谢炳福离职,处方药事业部总经理梁伟强离职,医学总监徐宁离职,公关部总监闵熙离职。年初,公共事务总监侯建政离职,高级人力资源总监任巍离职。

高层频繁变动下,销售人员也迅速流失,多年积淀下来的人才培养体系亦逐渐失灵。

图片来源:西安杨森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cgamecard.com/cfysyrq/1264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