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梁怡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赛道企业纷纷IPO。近日,又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北京圆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圆心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高盛、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
圆心科技背靠腾讯、红杉等明星资本似乎底气十足,然而公司主要依靠卖处方药导致毛利率较低,销售费用又逐年增加,公司已经连年亏损。同时,面对阿里健康(.HK)、京东健康(.HK)、平安好医生(.HK)等巨头及众多新兴互联网医疗公司的激烈竞争,公司还要烧钱到何时?
三年累计亏损达6.81亿元圆心科技的业务模式分为院外综合患者服务、供给端赋能服务及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其中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几乎贡献营收的全部来源,报告期内占比在98%上下浮动。院外综合患者服务又可以细分为院外药房服务、院外医疗服务及批发药品服务,公司又以前两种服务为主。
实际上,公司主要以圆心药房和妙手医生开展业务。线下圆心药房令患者能够方便地获得处方药和专业医疗服务,以此作为院内治疗的补充;综合线上医疗服务及药房平台妙手医生提供各种便捷医疗服务,其主要包括线上咨询、患者管理、复诊处方服务,与线下圆心药房服务形成互补。
截至年8月1日,医院服务网络包含超过40家医院,覆盖中国2个省和80多个城市,其中超过10医院,线下药房网络以圆心药房品牌运营家线下药房,其中家线下药医院附近半径1公里以内。
妙手医生则于年推出,为中国首批获得线上医疗执业牌照(医院牌照)的线上医疗服务平台之一。截至年8月1日,妙手医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访问量约为41.5百万,累计拥有约.2百万名付费用户。
得益于形成完善的药品交付平台闭环,圆心科技的营收数据十分亮眼。2年-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8.19亿元、2.52亿元、6.29亿元,其中年同比增长.%、年同比增长54.%。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年按收益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一大专注于处方药的综合医药及医疗交付平台。
然而营收增长的同时,公司的亏损同步扩大。2至年圆心科技亏损分别为1.18亿元、2亿元、.6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达6.81亿元。
据了解,该赛道的大多玩家也仍处于亏损状态。2-年微医的净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7亿元和19.14亿元,合计亏损额高达79.0亿元;叮当健康同期分别为1.0亿元、2.74亿元、9.2亿元、累计亏损12.97亿元。
互联网医疗的三巨头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已有两家扭亏为盈。其中年阿里健康净利润为.亿元,京东健康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盈利7.5亿元,平安好医生净亏损9.49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事实上,圆心科技的毛利率十分低迷,2年-年分别为10.2%、10.6%、9.2%,销售成本主要来自药物及保健产品的采购成本。
与此同时,圆心科技的销售费用也逐年增加。2至年,圆心科技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分别为1.8亿元、.25亿元、4.95亿元,占总收益比分别为16.9%、1.8%及1.7%,主要为薪酬及相关劳工成本与线下药房有关的折旧及摊销开支。截至年8月1日,公司员工总计人,其中销售及市场营销人数为人,占比达5.2%。
此外,尽管带有“科技”二字,但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率还不足2%。
腾讯、红杉等明星资本重仓圆心科技成立于年月20日,由何伟庄个人投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百万元。当年6月15日,何伟庄将股份全部转让予九江川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川又科技)。
不到两个月后的8月4日,公司便迎来A1轮融资,北京红杉信远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红杉信远)进场;年1月公司完成B1轮融资,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林芝腾讯)进场。自此,圆心科技拉开融资热潮。
仅年,公司E轮至F轮融资共超45亿元,其中0亿元的E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腾讯联合领投,超15亿元的F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Springhill、BCapitalGroup、HlVd、Orbimd、UOB、易方达、ABI资本、中银国际、渶策资本、中信证券、鲲翎资本、未来启创、指数资本等多家机构联合投资。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年大规模的融资使得圆心科技现金流十分宽裕。2-年各年末,公司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40.5万元、.4万元、1.7亿元,截至年8月1日则激增至26.6亿元。
图片来源: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天津川又集团和圆妙人(员工持股平台)分别持有公司29.82%、7.19%的股份,其中何涛、何伟庄通过若干中间实体最终拥有天津川又集团约92.56%、7.44%的权益;同时何涛还控制圆妙人在公司的所有投票权。因此,天津川又集团、圆妙人、何涛及何伟庄构成一组控股股东。
公司第二大股东腾讯持股19.55%,此外,红杉持股16.21%,启明持股7.12%。
任职情况方面,何涛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何伟庄为公司执行董事兼高级副总裁,腾讯投资的董事总经理郝瑞以及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合伙人周逵为非执行董事。
扎根处方药市场圆心科技的院外药房服务主要销售各类健康和医疗健康产品,一类为处方药,专注于新特药(创新、高复杂性或高诊疗需求药物),另一类为非处方药、医疗健康产品及医疗器械。报告期内,公司约8%的零售额源自处方药,主要包括用作慢性或复杂疾病治疗,通过药房网络分别承接约万、万、万以及万张处方。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