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通过静脉给予大量治疗无菌液体或药物,改善微循环、预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达到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
静脉药物分类:
1、抗感染药物
2、抗肿瘤药物
3、营养剂
4、中药注射剂
5、诊断试剂
6、其他各科治疗药物
7、晶体及胶体液
二目的及意义?目的: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更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
?意义:静脉给药是所有给药途径中风险最高的,我国作为一个“输液大国”,严格审核和点评静脉输液处方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三一般原则及点评要点●1、适应症不适宜——处方药品与临床诊断不符
●2、遴选药品不适宜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及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禁用
●3、药品给药途径不适宜,未严守说明书注明的给药途径
●4、用法用量不适宜,疗程、给药频次、单次用药剂量及不同适应症的用法用量
●5、注射剂溶媒不适宜——溶媒种类或者用量不适宜
●6、液体或电解质输入量不适宜——总摄取量总排泄量
●7、联合用药不适宜——产生拮抗作用、加强不良反应、减弱功效等
●8、重复用药——相同药物成分、相同药理作用
●9、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同瓶输注时物理化学或药理等配伍禁忌
●10、静脉用药缺乏必要性——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
●11、静脉给药顺序不适宜或者未用间隔液
四临床常见不适宜输液处方1、静脉用药缺乏必要性
2、溶媒选择不适宜
溶媒种类;溶媒用量
3、给药途径不适宜
4、用法用量不适宜
给药频次;单次给药剂量
?溶媒选择不适宜(一)-----溶媒的种类???
溶媒选择不适宜——会造成药物变性、不稳定等理化反应
?不宜用0.9%NaCl作溶媒的药物
?不宜用5%-10%GS作溶媒的药物
?不宜用复方氯化钠做溶媒的药物(每ml含氯化钠4.25g,氯化钾0.15g,氯化钙0.g)
?溶媒选择不适宜(二)-----溶媒的用量???
溶媒用量选择不适宜——会造成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
?溶媒用量过大:药物浓度过小,血药浓度降低,达不到最低有效浓度;甚至会使一些浓度依赖的药物失去药效。
?溶媒用量过小:药物浓度过大,药物溶解不完全,发生浑浊、沉淀,尤其一些中药注射剂,浓度越高,微粒越多,越不稳定,越易发生不良反应。
?对药物配制浓度要求较高的药物: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中药注射液及其他特殊要求的药物
?静脉输液时对浓度有要求的药物(一)
?静脉输液时对浓度有要求的药物(二)
五小结1、要严格遵守药物配伍禁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