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泰勒、燕西,转自中国基金报(ID:chinafundnws),综合自果壳网(ID:Guokr42)、经济学动态(ID:jjxdt-jjs)
为什么炒股的人喜欢卖出赚钱的股票而不舍得卖出巨亏的股票?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r)的行为经济学可以对此现象给出了合理解释,那些熊市也不愿意割肉的人对照一下,像不像?
北京时间10月9日17时45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72岁的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Thal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上的贡献。今年的经济学诺奖奖金为万瑞典克朗(约折合万元人民币)。
除了经济学家这个头衔之外,塞勒还有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身份:演员。在获得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塞勒本色出演,客串扮演了一名经济学家,他和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而在Thalr获奖后被问及,“你会怎么花费9百万瑞典克朗的奖金?”72岁的老爷子继续开起了玩笑:“我会尽最大努力,用非理性的方式把这些钱花光。”
是不是瞬间觉得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有趣多了?来进一步认识这个大神。
一、有限理性
塞勒发展了“心理账户”理论,解释了人们是怎样在内心中通过创建分别的账户来简化经济决策的;人们会聚焦于单个决策的狭隘影响,而不是它们的总体效果。他还向我们展示了厌恶损失能够如何解释以下现象:人们如果拥有某件东西,会比没有的时候更高估其价值,这一现象被称为“禀赋效应”。塞勒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这一学科研究认知限制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
图1为了管理我们生活中的众多财务决策,我们经常会在脑海中把它们计入不同的“账户”。心理账户的理论显示了这样做可能带来的意外问题。
二、社会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