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处方药 > 处方药储存 > 马上就评对药下症,互联网购药管理亟待

马上就评对药下症,互联网购药管理亟待

发布时间:2024/5/13 14:02:49   点击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孔雨童今天,《半月谈》的一篇报道,曝光了一系列“网上购药”乱象,如处方药可以先选药后由医生在线“配处方”,以儿童的身份也能买到明文禁止的麻醉类药品等等。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推进,疫情大背景下医药电商业务的进一步激活,互联网购药市场也迎来“春天”。但与此同时,这一新兴的市场中,操作流程管理缺失或不够严格规范等问题,也一直很突出。网络平台购药处方单及医生信息截图如《半月谈》所曝光的,买处方药能“先选药”后由医生在线“配处方”的现象,在很多药品网购平台都很常见。甚至在一些平台,患者只要勾选一个“线下已确诊疾病”,都无需提供任何病历或诊断证明,也无需由医生开具处方,就能完成购买——买处方药,变得跟买日用品没什么不同。而像这则报道中记者体验的“以儿童身份”也能买到麻醉类药品,也只是这类“疏于管理”中的一个典型侧面。然而,处方药毕竟是处方药,由于其“副作用较大”“需要根据病情及时由医生调整药量”等特殊性,按照国家规定,在网上购买时是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流程的——根据《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医生需在“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可以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线开具处方。在线开具的处方必须有医师电子签名,经药师审核后,才能由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此外,根据《办法》,在互联网购药过程中开处方的医生,其进行的应该是“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这也意味着,如果患者在网上购买处方药前,医院看过病,购药平台也不应当允许医生开处方以及患者购药行为的发生。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买盒自己常吃的处方药怎么了?”如果说,购买常用药尚且可心存侥幸,这种“流程管理缺失”对于很多不了解病情和用量,自己乱买药的人来说,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异常凶险。年,上海一名22岁的女孩马晓晓在某购药平台购买了18盒秋水仙碱处方药,自行服药后中毒死亡。后来经调查,入驻该平台向她售药的四家药店没有一家跟她要过处方。同年,江西一21岁女孩也因“痛经”,通过网购App也买了秋水仙碱片剂,在陆续服下片药后抢救无效死亡。如今打开一些药品销售平台,不只是流程管理的不严格,可能首先冲击你眼球的,就是满眼的促销,处方药也不例外:××元减××元,“手机专享价”“限时促销”……涉及生命健康的“药”,一旦也只“向前看”,只是商品,那已然问题不小、危机四伏了。根据最新的一项数据统计,医院模式最终有望渗透的院外用药市场规模能达到约亿元。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唯有良性发展,才能更加稳定、繁荣。希望这些药品销售的市场主体们,能切实担起平台责任,加强对流程审核的管理和要求,不要一味逐利。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和相关处罚力度,让这一本应当给大众带来便利的销售模式,不至于在混乱中“迷失”,从保护健康的“利剑”变成威胁生命的“凶器”。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cgamecard.com/cfycc/1185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