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编辑:云中鹿随着当前医药政策形势的变化,医院市场为主战场的处方药企业来说,特别是“4+7”药品集中采购的实施,很大一部分企业不得不另辟新渠道。也因此,近年来,处方药销售的“战场”不断分散,在医院市场之外,零售药店、医药电商、第三终端等渠道也发展得风生水起。国家集采推进处方药零售
对此,处方药零售实操专家郑老师认为,从第一批11个城市试点来看,在国家集采指标的要求下,参与集采的品种销售金额有所下降,但是销量大增,一方面因为强有力的带量采购保障措施,另一方面因为院内降价,中选厂家价差过大造成的病人购药由OTC向医院回流,吃掉了未中选厂家的部分市场。其实就是政策保证了就中选品种的销量。
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割肉保全院内市场,再通过学术推广将产品的药物成分、产品特性、临床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主要可能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等医学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给医生,让医生了解产品特点,提升产品在医生心目中的地位,医院完成带量采购的指标,提升产品的销量。
另外,院内外差价的存在,又会导致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由OTC零售渠道向院内回流。在院内零差价、医保报销等加持下,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院内购买药品。特别是第一轮国家集采中选品种,企业在没有调整院外零售价格的情况下,院内外价格相差太大。从医生收入的延续性和患者对暂未纳入医保、没有进院的创新药品需求来看,处方外流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
互联网医保支付拉动处方药零售
而就在前几天(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互联网医疗机构复诊可依规进行医保报销。
该项政策的推出,意味着处方外流道路上的医保支付得以打通,不仅参保者的个人账户,甚至还包括统筹账户都将纳入到互联网医疗服务中支付,无疑对拉动患者上线就诊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这可谓是行业的拐点,使得处方外流又扫清一大障碍!
我们也看到,就在2月23日,武汉市医疗保障局公布了18条措施服务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保障。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疾病定点零售药店扩大到50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等备受非新冠肺炎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