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选对药固然重要,吃对药也同样重要,如果吃的方式不对。良药也不会起到应有的疗效。以下几种普遍存在的喂药方式都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们要注意纠正。
1.随便用汤匙喂药
给孩子吃药是要严格按照用量来的。如果随便用一只平常的汤匙来喂药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不够,影响疗效。
喂孩子吃药水,应选择专用的试管形匙,喂婴儿和较小的幼儿吃药可用滴管。很多液体药,都会自带滴管。如果实在没有专门的药匙,较理想的代替品是用来量分量的茶匙。
2.吃药前没有摇匀药水
有的药水放置之后会产生分层,使用前必须摇匀,要把各种成分混合在一起,这类药物在使用说明中一般都会有标示,要仔细阅读。
如果不摇匀,开始吃的和后面吃的药效会不一样。但也不能剧烈晃动,以防引起泡沫。
3.在不必吃药的时候喂孩子吃药
很多时候,一些小毛病,如喉咙不舒服、流鼻涕、轻微的咳嗽等,不用吃药,也可很快痊愈。而且像这类症状,家长也很难判断是什么引起的,贸然吃药,会有副作用,比如会让孩子感到困倦。
4.服药已数天,未见改善继续吃
假如孩子吃某些药已经两三天还未见好转,便应该停止,须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期望再吃一段时间这些药会发挥作用,很可能孩子的病症非表面看来那么简单,必须请医生来对症治疗。
5.分享处方药
处方药是医生针对孩子的病情开的,决不能想当然地给另外有相似症状的孩子服用。
因为看上去症伏相同,却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即使同一个孩子得了和先前完全相间的病,在给孩子使用相同的处方药之前,也要请医生作检查,看是否需重新开药。
6.将婴儿的退热药给儿童服用
婴儿退热药中的有效药物浓度比儿童药配方中的高,有些药物婴儿服用的量超过孩童配方的3倍之多。这是因为婴儿对药物的吸收力相对较弱,并且更容易将药吐出来。
如果将婴儿退热药给学步儿童吃,身体吸收的量就会太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仔细阅读药瓶、药盒上所有的标贴指示,特别注意是“婴儿配方”还是“儿童配方”。
7.哄骗孩子吃药
很多家长为让孩子吃药煞费苦心,使用各种方法,比较多的是哄骗,比如对孩子说,这个东西非常美味,像糖果一样。孩子上当之后,会更难接受吃药。而且孩子有时候会因品尝“美味”的药品,而引发一些严重后果。
8.给孩子吃含有阿司匹林成分的药物
阿司匹林是绝不可以给孩子服用的,因为有可能会引致雷尔综合征,使孩子的脑和肝脏受损。
有些药物虽然不叫阿司匹林,但可能含有相关成分,普通人是难以辨别的。所以最安全的办法还是由医生开药。
9.保留着已过期的药物
每种药物有它的有效期或安全日期,已过期的药物是绝对不能再服用的,所以每次吃药前必须先看看药物是否已过期。
家里有药箱的,记得每3个月清理一次,丢掉已过期的药物。若不能肯定是否已过期,安全起见,宁可丢掉,不要怕浪费。
药一定要放在原包装中保存,这样,一方面方便查看有效期,另方面,也方便每次使用时查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0.将药物转换盛器
不要因为某些药物盛器太大而转换盛器,转换盛器可能会造成药品污染,更重要的是,若忘记把药物名称和服用指示记下来贴在新的盛器上,很容易导致喂错药或喂的分量过多或太少。
图片来源:启加家庭教育启加家庭教育摘自———《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