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处方药 > 处方药广告 > 非处方药是ldquo劣药rdquo

非处方药是ldquo劣药rdquo

发布时间:2021-4-3 19:50:37   点击数:

配音频看评论更棒哦!戳下面就能听

近日,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公布了年的一批食品药品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其中,医院因为使用“劣药”,被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8万余元!

医院,给患者使用“劣药”?听了都让人吓破了胆。医院,创建于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医院,是医院,也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国家发明奖3项、国家科技二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4项。年12月4日,被国家卫健委公布为首批肿医院。听了我的介绍,您就明白医院医院了吧。

然而,就是这么一医院,在医院里给患者使用“劣药”?!我仔细阅读那篇报道医院被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处罚的新闻,怎么也看不出“劣药”在哪里?从各家媒体的报道中看,医院使用的所谓的“劣药”,实际名称叫“肠泰合剂”,是一种非处方中成药,主要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神疲懒言,体倦无力,食少腹胀,大便稀溏等病症。该药价格便宜,疗效明显,患者使用较多。

“肠泰合剂”属于非处方药,那么,何谓非处方药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按照当下的相关规定,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医师处方,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按照药品说明书就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全,这类药品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经过实际使用后证实为安全性非常大的药品,具有“安全、有效、稳定、方便”的特点。也就是说,非处方类药品我们从药店买回来按照说明书服用就可以,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非处方药主要用于自行诊治如感冒、咳嗽、消化不良等日常病。而处方药就不一样了,处方药是治疗借助于诊断手段来确诊的疾病,凭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的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主要用于病情较重并需要在医师、药师、护士监督下使用的药品。与非处方药不同,处方药的药理作用强,易引起毒副反应,应用不当容易中毒,危及生命安全,这也就是要想购买到处方药,必须经过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后,再凭处方购药的原因。

说到这儿,我们再看看被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认定为“劣药”的“肠泰合剂”,我们从新闻中看不出被处罚的“肠泰合剂”问题在哪儿?从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相关信息来看,医院被处罚的原因,是他们向患者出售的非处方药“肠泰合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一款的规定“禁止生产、销售劣药。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这就让人生疑了:首先,“肠泰合剂”不符合“劣药”的认定标准,它是一种价格便宜的药,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非处方药;其次,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认定医院使用的“肠泰合剂”属于“劣药”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一款,而这一条款对于劣药的解释是“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肠泰合剂”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了吗?我们从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官方通报中看不出来,读者自然是一头雾水。众所周知,医院里医生给患者开具的一般都是处方药,但医院里就不能出售非处方药吗?医院大夫不能给患者开具非处方药吗?如果医院被处罚的真正原因是开具出售了非处方药,这就严重歪曲了《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一款的本义,而且会给人们造成一种错觉——所有的非处方药都是“劣药”。而实际上,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根据医疗需要可以决定或推荐使用非处方药”。

由此,我对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这个处罚决定有疑问,我怀疑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是为了罚款,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49条第一款之规定。1月3日的《生活日报》,刊登了这么一条消息,消费者贾某某购买了2.02元的过期食品后,向山东省济南市某区的食药监局举报这家超市出售过期食品,并申请奖励。年9月,济南市某区的食药监局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贾某某举报事项属实,对超市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02元、罚款5万元的决定。一个多月后,举报人贾某某获得了食药监局奖励的0.2元奖金。也就是说,消费者举报超市出售过期食品,超市被食药监局罚款5万元,而举报人只获得了2毛钱的奖励。这真的是天下最滑稽可笑的处罚与奖励了。有趣的是,举报人贾某某把济南某区食药局告上法庭,当地法院在一审判决中认定食药局的这个奖罚是个大笑话,撤销了食药局作出的对举报人贾某某2毛钱的奖励行为,责令食药局依法重新对举报人作出奖励行为,而且奖励不能低于元。

对违法者罚款5万元,奖励举报人2毛钱,是奖励机制出了问题,还是食药局的罚款有问题?如此巨额的罚款,是上缴了国库(财政),还是装进了食药局自己的腰包?这不能不让人怀疑食药部门罚款的动机和合法性。我们怀疑南昌市东湖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处罚决定的合法性,更怀疑8万多元罚款的去向,这其中究竟有什么猫腻?我们期待当地纪检机关调查行政罚款去向。

(图文编辑:大金)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cgamecard.com/cfygg/777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