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处方药之王修美乐在中国的情况是怎样的?在受到生物类似物挑战的当下,修美乐在全球的销售将带来哪些变化?艾伯维将如何保持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地位?这是此篇文章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3年前,艾伯维中国落地后,E药经理人首次独家专访了其中国区掌门人欧思朗,所希望回答的问题是:这家带着全球最畅销的药品修美乐,从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雅培拆分后,该如何完成其在中国市场的布局。当时欧思朗给出的答案是用3年打基础。
3年后,E药经理人应约再次采访欧思朗,回顾艾伯维在中国的这三年。
1稳健是关键词必须承认,艾伯维的当家产品修美乐其全球处方药之王的光环似乎没有照耀到中国。虽然欧思朗表示艾伯维在华的销售增长3年来一直保持在两位数,高于MNC在华的平均增长,但修美乐在华的销售额只占到全球亿美元销售额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似乎成为所有跨国生物制药企业在华发展的“魔咒”,全球表现良好,而在中国却步步艰难。
三年来“不温不火”,艾伯维并不避讳其在华的这种状态。事实上,这与艾伯维在华这三年的定位相关。欧思朗将稳定团队、巩固人员基础作为其三年来艾伯维在华的首要目标,“艾伯维要在中国立足长远,不是说只有做好目前的业绩。”
在这个目标下,欧思朗的第一任务是稳定员工,培养不同职能的人才。同时还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艾伯维作为一家定位为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的制药企业,在中国需要用什么样的创新模式进行市场推广,“我们希望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但‘一步登天’,不是艾伯维全球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年,艾伯维4岁,其在华的增长是否将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欧思朗的答案是与之前没有太大区别,稳健仍然是主旋律。虽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市场,但也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不可能期待它很容易的翻倍。这是艾伯维全球对中国市场的共识,“并没有期待一定要有一个天文数字的增长”。
欧思朗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发展理念。所以在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上,艾伯维更多考量的是投资质量而不是数量。他认为,对于类似于艾伯维这样的生物新贵而言,投入越多产出越多的方式似乎并不是适用,因为与投入相匹配的还有创新营销模式的建立、学术平台的搭建、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完善与磨合等,“不是加多少人就能做到更大的业绩。”
所以,“我们在中国,未来还是继续以一个比较正向且谨慎的态度做投入,而不是‘建设好基础了,现在腾飞吧’,我不认为总部给我这样的期待,我也不认为这种所谓腾飞的概念很容易就能够实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艾伯维在中国会固守这一发展理念,在欧思朗看来,如果接下来中国市场中,包括医保、审批等市场准入政策发生更大的利好,那么也不排除艾伯维将加快对中国市场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