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处方药 > 处方药广告 > 药店是靠啥来赚钱为什么大街小巷的药店越来

药店是靠啥来赚钱为什么大街小巷的药店越来

发布时间:2025/1/18 12:29:04   点击数:

近几年来,很多行业都经历了倒闭潮。

曾经风光无限的KTV,在短短的九年内倒闭了七万家;零售业巨头沃尔玛(Wal-MartWal-Mart)关闭了家门店;去年,超过万家餐馆黯然退场。

唯一的例外,就是药店。

截至年,线下零售药店数量已达,家,到年将达到亿元,令人震惊。

虽然有五十万家奶茶店,但跟药店比起来,根本不够看。

全国范围内,药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不管是一线大城市,还是十八线小县城,基本上五十米之内就有一家药店,每个小区都有三家以上。

买药送鸡蛋,充一百送五百,各种优惠活动在药店里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据年底数据显示,多家上市药店在全国零售药店数量都超过了一万。

一心堂于年10月上市,在九年间增长了近五倍,从最初的家增至家。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大参林,在19个省、市、区、店数达到家,光是去年就比去年增长了29.35%,成为药店连锁中成长最快的品牌。

益丰药房的扩张速度也很快,到了年,平均每天都会有9家左右的分店,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了家。

其中,老百姓大药房的数量最多,有家。

在未来的规划里,“百姓药房”计划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每年新增门店家左右。

从数据上来看,“万店时代”已经来临,但是几乎每一家药店都在不断刷新自己的记录,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呈现出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

药店的扩张,并不只是店面的扩张,而是种类的扩张。

与二十年前走进药房时满室都是药品的光景相比,如今的连锁店已有了更多的生活元素。

除了药品之外,还有医疗设备,快速消费品,保健品,药妆,以及其他的“非药”产品。

多样化的商品让药店变得更像便利店,既能满足大部分顾客的需要,又能为连锁药店的扩张带来更多的利润。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连锁药店也逐渐开始涉足电商领域,O2O模式在医药零售市场迅速崛起。

很多人都是动动手指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让传统的线下药店看起来像是在分流顾客。

但是,就销售收入构成而言,实体店仍是药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到了年第三季度,老百姓大药房的线上销售收入只有9%,而一心堂只有4%,远远比不上实体店。

显然,即便是网上药店的兴起,人们还是更愿意去实体店买东西。

近年来,药店从门店走向品类,从线下走向线上,扩张得如此之快,其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增多,频繁用药已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对药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

对老人来说,实体药房让他们有机会和药师面对面交流。

这样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他们直接就药物相关问题进行咨询,获得更直观、更直接的体验,以确保他们能得到合适的药物。

另外,大部分实体药店都开在小区里,步行15分钟到药店就可以到,方便老人买药,比医院方便多了。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更注重养生保健,因此对保健品的需求量也在逐年上升。

虽然网络购物非常方便,但是从实体药店买药,可以更好地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而且,线下实体店可以刷医保卡,这也是很多人愿意去实体店买东西的原因之一。

单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不够的,药店的扩张主要是靠资金。

年,国家出台了网络销售处方药征求意见稿,敏锐的投资者从中嗅到了商机。

“医药分离”政策一出,在资本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大量的资金涌入医药行业,为医药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尤其从年到年,药房业经历了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

在此期间,高瓴资本率先出手,于、、年分别斥资万美元、万美元、10亿美元投资于一度亏损亿的百济神州,至今仍未抽身。

年,高瓴资本成立高济医药,这是一家以健康为主业的工业企业,之后又以百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数以万计的药店。

这次大手笔的收购让业内的每个人都大吃一惊。

紧接着,老百姓,一心堂,益丰,也相继加入进来,一共收购了家药店。

“卖药不如卖店”的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并一度成为业内热议的话题。

随着药房数量的增加,药品采购价格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老百姓,益丰药店,大参林,漱玉平民等也纷纷启动了加盟计划,老百姓曾经坦言:“比起并购,我们更喜欢轻资产加盟。”

到年底,“老百姓”共有加盟店家,其中家是益丰药店,家大参林,家漱玉平民,各占15-30%。

仅仅10年时间,药店的数量就从最初的,家猛增到,家,显示出了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

但是,药房的扩张速度并没有停止。

年,有关部门对医药流通领域出台了明确的指导方针。

《纲要》提出了在年前培育5-10家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具有高度专业化、多元化特征的零售连锁药店。

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行业的集中、规范发展,连锁药店的比例必须提高到70%。

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药店,都是个人开的。

截至年末,中国医药连锁市场份额已接近58%,门店数已达36万家。

连锁模式也加快了药店的扩张速度,一些高品质的连锁药店在资金的驱使下,纷纷进入了连锁药店,迅速地从一个地区向全国扩张,形成了一股扩张的浪潮。

连锁的优势是可以将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在采购、管理、品牌宣传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快速提高市场竞争力。

不断地扩张,肯定会带来利润,药店的毛利率大概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扣除日常开销,净利润大概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之间。

药店开得这么快,真的能赚到钱吗?那么多药店的利润来源是什么?

虽然药店数量多,市场竞争也很激烈,但是药店的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从去年前三个月的业绩数据来看,大参林以11.74亿元的净利润高居首位,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7.2%。

排在第二位的是益丰药店,净利润9.99亿元,第三名是“老百姓大药房”,净利润7.17亿。

在普通人看来,药店是靠药品赚钱的,但随着“双通道”的开放,医保基金的使用,药品的利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创新药物的供求关系经常出现紧张局面。

医院里很难买到,而药房又是另一个购买渠道,价格又太高,使一般人难以承受。

年,江苏一名男子表示,他购买了一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用药物,费用从0元降至0元,医院是没有的,药店也没有医保,只能自己自费购买。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之后不久,年5月,国家出台“双通道”政策,由医保部门、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三方共同负责研发创新药物。

也就是说,在医院的定点药店,医院开出的处方,病人只需要去药店,用医保支付,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从开药到买药,再到结算,都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还能有效地解决处方外流的问题。

目前,经过国家医保局和制药公司的多次深入谈判,个药品顺利进入医保目录。

这些药物涵盖了肿瘤、稀有疾病、慢性疾病、抗病毒等多种治疗领域,不仅增加了病人的选择范围,还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随着“双通道”政策的出台,很多DTP药店都开始扩大规模,开始提供新的、非处方的高端药品。

从年1月开始,医保政策将会再次发生变化,消费者可以通过医保账户内的统筹部分来购买药品,也就是当你刷完历年账户之后,统筹账户上的钱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政策虽然方便了老百姓,但对于药店来说,药品进入医保后,就失去了自主定价的权利,从而导致利润的减少。

相比起西药,医疗器械、保健品、保健品等附属产品,才是最赚钱的。

广东大参林药房被称为最赚钱的药房,毛利润最大的就是滋补药材的参茸。

广东人因地域差异,讲究养生,尤其爱吃“人参”,广东人常把“人参”加到各种汤料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人参没有价格限制,一斤人参可以卖元,大参林因此大赚了一笔。

到年,大参林的药材占比为17%,但毛利却高达47%,远超老百姓大药房和一心堂。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医药公司也开始涉足化妆品行业,掀起了一阵“跨界风”。

比如同仁堂旗下的同仁本草,易容,丽颜坊,主要产品有化妆水,面霜,面膜,精华素等;康恩贝旗下的“萃芙丽”和“滋尔滨”涉及孕妇卸妆产品;马应龙旗下的瞳语,八宝涵盖了眼霜,唇膏,口红,女性香水,洗面乳等产品。

药房向其它类别拓展是一种新的盈利模式。

美国药房连锁率在年已达90%以上,相对于美国而言,我国药房连锁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行业领导者的“圈地行为”有了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万店时代或将从1万家扩展至2万家。

药店的快速扩张无疑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同时也将整个行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头部药店将会借助品牌、资金和管理等优势,加快并购扩张的速度。

可以预见,今后药行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其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大。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连锁经营仍将是药店发展的主旋律,整个医药行业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格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prcgamecard.com/cfygg/125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